綠色發展成績單來之不易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生態文明建設已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布局,建設美麗我國已成為人民的愿望。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快速增長得到遏制,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達到峰值或進入平臺期。根據“環境庫茲涅茨曲線”的分析框架,并對比發達國家的環境改善進程,近年來我國已經跨過了“環境拐點”,環境質量總體上進入了穩定和積極的階段。
近年來,我國繼續開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,大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。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今年上半年,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同比增長48%,比總投資快42.2個百分點。
綠色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,如何牢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紅線?工業廢水零排放是綠色發展道路上的重要環節。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,也是廢水的主要產生者。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、污水和廢液,包括工業生產原料、中間產品和產品,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。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,不僅污染環境,而且危害人類健康。如何有效地處理工業廢水已迫在眉睫。
目前,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工業發展的重要瓶頸。我國人口眾多,人均用水量低。隨著水質的惡化,水危機變得越來越嚴重。為此,國家頒布了《全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“水十條”),鼓勵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,節約用水。
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,國家提出了三項對策:節水、廢水回用、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。《我國節水技術政策綱要》初次提出了發展廢水回用和“零排放”技術的要求(2005年)。“零排放”的概念是基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地球有限的資源,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。其中,建立環境友好的物質循環是一條重要途徑。零排放已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。它不僅可以節約水資源,還可以減少污染排放和用水成本。零排放系統是實現既要金山銀山,也要綠水青山的有效方法之一。